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7节(1 / 2)





  他们也是听说了班上有这么个比赛,专门抽时间过来旁观的。

  看着自己的学生们将课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中,还能有自己的观点,两位教授都在外面笑了起来。

  要不是担心影响学生们的发挥,他们都想坐在里面去从头到尾的看完这场比赛了。

  宋教授道,“不愧是恢复高考第一届之后的学生们,对学习有这样的热情,不愁学不好这门学科。”

  李老师笑道,“他们这到底说的好不好?听着知识点有些散。”

  另外一位张教授道,“刚开始学没多久,能说到这些就不错了。是认真查看资料的,只是一些观点还不够全面,存在漏洞。以后学习中是可以查缺补漏的。这个辩论会组织的不错。”

  “苏青玉这个学生还是很有想法的。不愧是带出那么多大学生的学生。”

  李老师听着自己班上被这些老教授们表扬了,高兴不已。

  “还需要多锻炼。”

  辩论会苏青玉预计的是一个小时三十分钟,毕竟也不能耽误大家学习时间了。结果愣是辩了两个小时,正方才把反方给辩的不能说话了。

  对于这个结果,苏青玉也是高兴的。

  她虽然是主持人,可也是赞同改革开放啊。广福两省就是改革开放的试点地区。而且她也是知道未来的结果的。

  正方能够赢,说明学生们对于改革开放都是看好的。

  而这些人毕业之后,也正是改革开放政策大力发展的时期,这些人都是实行这些政策的人才。

  结束的时候,双方互相握了握手。

  苏青玉笑道,“以后一个月咱们办一次这种比赛。大家也可以提出好的辩题来。要求和社会经济和实事有关的。所以咱们平时也要多关注这方面的报纸和广播。”

  反方立马来劲儿了,“那岂不是下个月咱们又能杀一场了?”

  “来就来。”正方得意洋洋的笑,“先把这个星期的图书给我们借了再说,可别抵赖。”

  “谁抵赖了,认赌服输!”

  还是自己学艺不精了。

  一场比赛,倒是让班上的同学之间互相更加熟悉了,建立了更深刻的同窗情。好歹是在同一战壕待过的,情分就是不一样。

  苏青玉干脆趁着这股热风,和班上同学商量,搞一个辩论协会。先咱们自己班上搞,以后搞熟悉了,还能去挑战别的学校经济学系的。首都最不差的就是名校了。

  一听还能和别的学校学生同台竞技,这些有自信的才子才女们个个都精神十足。

  “班长,你真能找别的学校和我们比赛。”

  苏青玉道,“这有什么难度的,到时候咱们写一封挑战书,送到他们系里去。就不信他们不接。一封不接,咱就连下三封。实在不接,那没办法了,谁让无敌是寂寞呢?”

  听到苏青玉这话,班上的学生们顿时哈哈笑了起来。

  “骄傲什么,没准人家一封就接了。其他学校的经济学系也是很优秀的,可别轻敌了。到时候输了可不是丢咱们班上的脸,是咱京大的脸面!”

  班上的同学立马收了笑容,但是心里还是忍不住想笑。

  想着以后他们挑战各个学校的经济系,就觉得热血沸腾。

  辩论协会的人员挑选,苏青玉就让他们自己去选了。都辩过一次了,都了解这个流程,也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用她操心。

  当然,因为苏青玉这个辩论会的主持人和发起者就成了辩论协会的会长了。

  她又在班上把英语角和外语社团宣传了一下,让有意向的学生加入进来。

  他们学经济学东西方的都要研究,所以对外语也是有要求的。

  能多学点知识当然更好。

  体育委员张磊举手道,“班长,你行啊,连外语系都有人。”

  苏青玉道,“都是一个学校的,我们宿舍也有外语系的学生。所以说,我们要团结周围的同学,互相学习,进步。”

  “那回头我们也去报个名,找谁报名啊班长。”

  苏青玉轻轻咳嗦一声,“找我就行。鄙人不才,目前担任外语社团社长。”

  “……”

  学生们顿时一阵无语。你一个经济学系的,打入了外语系,还成外语社团社长。

  当然,他们暂时还不知道这个社团人数并不多,也就十几个人。而且暂时也没得到外语系的认可。

  有苏青玉这个当班长的担任外语社团社长,班上响应的人还不少。起码有一半的人都选择加入社团了。反正加入了也不吃亏,还能多学点外语知识。

  按着班长搞活动搞的这么出色,外语社团总不会差了。

  一下子拉了几十个人,整个社团从十几人增加到了三十多人了。

  这要是在人数少的专业里,可能就差不多是一个班的人数了。

  苏青玉就准备和学校申请一个社团平时用的教室。

  一个社团如果没有自己的地盘,那就是无根浮萍。既然想搞起来,那肯定是搞的好好的才行。

  她搞这个社团也不止是为了学好口语,还想将所有的学习资源集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