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秦始皇后第97节(1 / 2)





  其他大臣却因为扶苏对分封制的支持而激动起来,一个个简直恨不得立刻让嬴政答应此事。

  眼见事态要进一步失控,李斯主动站了出来:“微臣私以为,分封制并不可行。昔日周文王、周武王不也同时分封了自己的后代子孙,以及在推翻商朝过程中建立了不世功勋的大臣,可最后的结果呢?无论是当时被分封的周王室子孙,还是当年君臣相得传出不少佳话的功臣,最后不也都随着长辈的去世而与彼此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当初周王朝分封了数百个诸侯国,可各大诸侯国从不视周围邻居为亲朋,反倒将彼此视若仇敌,互相攻伐。周天子名为天子,实则手中毫无实权,根本无法制止诸侯王之间的攻伐战争。”

  “而经过几百年的战争,当初几百个国家只剩下了不足两掌之数,最后被我大秦一一吞并。若陛下效仿周王朝再次分封诸位公子与功臣,日后难道不会重复之前战乱纷飞几百年的局面吗?君王大权旁落,诸侯群雄并起,天下民不聊生……”

  李斯认真看向嬴政:“陛下,难道您想要再看到这样的情况在我大秦重复发生吗?”

  “至于燕、齐、楚、越等国距离咸阳太远,政令不通的问题,”李斯深吸一口气,“上天保佑,如今四海之内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已经获得了统一,全国各地都已经被划分成了许多郡县,各郡县的官吏也都是陛下派遣过去的有才能的官吏,这样难道还不足够控制各地民生?”

  “至于诸位公子与诸位有功之臣,陛下封赏食邑,让他们可以获得国家从各地征收的钱粮赋税,便已经是极好的嘉奖了。”

  “让天下之人只认秦国与陛下,而绝不怀有二心才是治理天下的不二方针,分封诸侯则与此完全相反,早已不合时宜。”

  冯去疾与王翦等安稳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对热闹充耳不闻的大臣们见李斯出声,这才开口附和了起来。

  其他人大臣见状,总算意识到了不对。

  而嬴政并不给他们反口的机会,直接开口道:“天下百姓因各国连年不断的战争吃了无数的苦头,如今好不容易统一天下、平定四海,若是寡人现在又重新分封诸位公子,岂不是给自己招惹麻烦、为将来埋下祸患?若长此以往,百姓如何能休养生息?”

  “李廷尉主张更符合秦国情况,分封一事往后不可再提。”

  林阡见嬴政直接选定了郡县制,于是跟着开口道:“其实周王朝的下场已经足以证明分封制的失败,这种政策运行到中后期,无论是对王室的统治、对诸侯的安全、还是对百姓的生活都有害无益。绵延数百年的战乱带来的人口消耗、耕田荒废、经济停滞等损失,若细数的话,绝对是一个让人不敢置信的天文数字,我们秦王朝完全没必要重蹈周王朝的覆辙。”

  “至于偏远地区政令不通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诸位大臣既然看到了这个问题,为何不想办法解决呢?即便是在全国修路,改善各地交通,也远比重现分封制更好吧?”

  淳于越猛地看向林阡:“修路?谷丰侯可知道修一条路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又需要耗费多少时间吗?何况是在全国修路!”

  林阡眉心一跳,没明白这人为何突然跟吃了炸药似的冲着自己发火。

  但……

  她还真知道战国时期修一条路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又需要用去多少时间,毕竟后世鼎鼎有名的“秦直道”的基本信息都快要被人扒烂了——

  这条嬴政统一天下后为了防止匈奴侵扰,而命蒙恬带着三十万士兵耗时两年修建而成的,从咸阳直达九原郡的秦直道,确实消耗了过多的人力物力。但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原因,是这时修路全靠人力不说,修建道路的方法也完全采用的是与修建城墙一般无二的“一层一层夯土”的方法。

  就算修建秦直道不需要夯太厚的土,但秦直道全长736公里,这都顶得上多少座城市的城墙了?

  若其他道路也完全采用修建秦直道的方法,那林阡提出在偏远地区修路确实会让人产生一种“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但这不是,她知道一种更好的修建道路的原材料吗?

  林阡主动提议:“微臣知道一种名叫水泥的材料,此物最开始呈粉末状,但在加入河沙、小石块儿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均匀后,放置在空气中,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凝固变得干硬,其硬度甚至可以与青石板相媲美。”

  “而这种水泥的配方也格外简单,微臣便知道两种。”

  “其中一种是将火山灰与石灰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另一种便是将石灰石与黏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后经过破碎、配料、磨细等步骤,再送入高温窑炉中煅烧,烧完再加入一定比例的石膏。”

  “如今秦国一统天下,无论是火山灰、石灰石还是石膏应该都不难找吧?”

  “唯一的问题可能是高温窑炉的建造,但是,”林阡看向一直神游天外的墨家钜子,笑道,“现存的陶窑就已经可以达到煅烧水泥的温度,我相信有墨家钜子在,他们必然可以将陶窑改造成更适合煅烧水泥的窑炉。”

  墨家钜子先是一愣,旋即惊喜地看向了林阡:“谷丰侯所言可真?”

  林阡失笑:“千真万确。”

  水泥的煅烧八百度就已经足够,而陶窑的煅烧温度已经达到了一千度。

  虽然并不稳定,但必然不会少于八百度。

  所以用陶窑改造成专门煅烧水泥的窑炉,本身就有一定可行性,并非空想。

  嬴政看向林阡:“你说的水泥真有这么好的效果?”

  林阡回头:“回陛下,确实有!”

  【水泥在各种穿越小说当中都快要被写烂了,好些人甚至恶趣味地将水泥、玻璃和肥皂并称为穿越必备三件套,其在基建方面能起到的作用多到难以想象。】

  嬴政皱眉:穿越必备三件套?水泥、玻璃和肥皂?

  这都什么跟什么?

  但不得不说,嬴政对水泥的兴趣被彻底吊了起来。

  哦,还有玻璃和肥皂。

  不过其他两样东西暂时还不用着急,以后有机会可以慢慢问,水泥才是如今的重中之重。

  嬴政转头看向墨家钜子:“等会儿散朝后,钜子与谷丰侯商议一下水泥到底该如何生产,若此物真有这般效果,而且原材料真就只需要火山灰与石灰石等物,即便在全国修建道路也并非不行。”

  墨家钜子从齐国被拿下后,心里就一直有些忧虑。

  如今天降工作,他不但不觉得烦闷,反倒瞬间高兴了起来:“陛下放心,微臣定不负所托!”

  嬴政点点头,而后将视线落在了淳于越的身上。

  淳于越早在开口指责林阡后,发现林阡并未如自己预料的那般窘迫生气,便已经隐隐生出了几分心慌;等到林阡直接开口拿出了水泥的配方,他更是瞬间就被看不见边际的悔意淹没——

  你说他明知道这谷丰侯总能拿出一些稀奇古怪但有用的东西,怎么还会蠢到将她当做软柿子般拿捏,冲着她迁怒发火?

  如今对上陛下视线,淳于越额头上的汗水都快要流进了眼睛里面。

  但在嬴政注视下,他连擦也不敢擦一下。

  嬴政扯了扯嘴角,视线在王绾与淳于越二人身上打了个转儿,半晌直接道:“既然淳于博士这般关注燕齐楚越等地等安稳,等到墨家钜子将水泥煅烧出来,便由你去燕地负责咸阳前往燕地这条道路的修建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