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七十三章 共同化(2 / 2)

只是,这些宣传确实改变了中国民众对美国的看法。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让很多中国人,美国是一个值得同情的国家,美国人民也正受到军国主义政府的迫害。

到了二零五六年,随着战略轰炸全面开始,中国民众对美国的同情,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上。

有趣的是,当时中国国内甚至出现了反战思绪。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很多民众认为,不应该把矛头对准美国的平民百姓,即便为了彻底打败美国,也应该打击美**队。

结果,中国的宣传机构不得不刻意压低战略轰炸所造成的影响。

事实上,当时很多与前线有关的消息都没有在国内公布,中国民众只,军队正在走向胜利。

由此可见,中国对待美国的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受到了民众的影响。

不管说,黄瀚林最不能忽视的就是国内民众的态度,而民众的态度,也最终决定了黄瀚林对待美国的态度。

帮助美国进行战后重建,也正是中国民众意愿所产生的结果。

后来,黄瀚林在访问华盛顿的时候就提到,善良的中国人民,是美国最好的,也是美国人民最值得信赖的,帮助美国完成战后重建、修复战争创伤、走出战争阴影的是中国人民。

显然,这种说法一点都不过分。

要,在大战结束后的三年之内,中国国内自为美国捐助的重建款就有上万亿元之多,而且有上千万中国人前往美国,参加战后重建工作,其中很多都在美国安家,最终成为美国公民。

当然,这也与中国的特殊国情有关。

要,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只有不到一百五十万军民死亡,而中国在大战爆之前是一个男多女少的国家,男性所占比例过了百分之五十三,比女性多了百分之十,相当于大约六千万人。

有趣的是,大战结束后,中国是唯一一个男性多于女性的国家。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大量中国男性移民他国,而且以去美国为主。

根据官方统计,在大战结束后的二十年内,大约有五千万中国人移民美国,其中男性占到了百分之八十。

如此大规模的移民,不可避免的改变了美国的人口结构。

更重要的是,很多中国移民在到达美国之后,并没有立即加入美国国籍,而是在定居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才加入美国国籍。主要原因就是,继续拥有中国国籍,能够得到较高的社会福利,而这些福利能在美国供养一个家庭。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移民在美国的生育率最高。

在进入二十二世纪的时候,中国移民、移民后裔已经过了三亿,占到美国人口总量的百分之三十,过白人,成为美国的第一大族群。如果以家庭计算的话,中国移民、移民后裔占到了美国家庭总数的百分之四十八。与之同时生的,还有中国移民在美国的政治地位大幅度提高。

显然,美国在战后很快就被中国同化了。

这是不难想像的结果,因为中国在战后积极帮助美国进行战后重建,一个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中美共同化。

也许,在推出战后重建计划的时候,牧浩洋就考虑到了这种结果。

有趣的是,牧浩洋的后代中,有三名曾孙移民美国,并且成为美国公民,其中一人还成为了美国纽约州的参议员。后来,牧浩洋的一名旁系后裔,即其曾孙女的孙子,还当上了美国总统。

当两个最强大国家的主体人群同根同源的时候,这两个国家就具备了结盟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正是黄瀚林与牧浩洋所追求的结果,因为只有同化,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潜在的威胁。如果跳出国家这个圈子,站在民族的角度来看问题,同化美国则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对外扩张。

要,中华民族本身就是一个融合了数十个民族的大家庭。

在的数千年里,中华民族一直在不断的同化其他民族,最终形成了世界上结构最为复杂的民族体。

只是,到了二十二世纪,中美共同化已经不是最主要的话题了。

第二百七十三章

共同化

第二百七十三章

共同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