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基建高手在红楼完结+番外_108





  也不晓得是不是光线变化的缘故,贾放走进藏书室之后,整座书架瞬间似乎亮了一点,本之间的间隙也清晰了些。

  贾放深吸一口气,随手抽出一本,翻了一下扉页,突然喜不自胜地跳了起来,随即走出昏暗的藏书室,来到光线明亮的空旷地带,打量着手中的书籍。

  只见扉页上明明白白写着“营造法式”四个大字——作为一个对中国古建有浓厚兴趣的建筑师,贾放对这四个字再熟悉不过了。

  《营造法式》是北宋时朝廷主管土木工程部门“将作监”的管理李诫奉旨修编的“土木工程做法和工料定额”,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建筑业从业者最重要也是最实用的一本工具书。

  早先离奇穿来红楼世界的时候,贾放就想过,早晓得要穿越,他应该备一本《营造法式》随时带在身边的。现在他主持大观园的修复工程,虽然他本人对各种建筑结构都烂熟于胸,但苦于术语不会,另外中国古代的度量衡与后世不同,换算起来也非常头疼。

  但是现在一切都不一样了,他手里竟然有了一本《营造法式》。

  贾放当真有种“心花怒放”的感觉。

  不过,冷静下来之后,贾放不禁又想起,《营造法式》这书,他也派人在京里的肆打听过,根本买不着。店里的伙计要么完全没听说过这个名儿,要么听说过但从未见过真本。

  “这样的书,多是工部里的匠人才用吧,平日里从没见人要买这种肆的掌柜振振有词地解释,“咱们书局里多的是各种经、传,以及当世大儒的注解……这位小公子,可是在进学,有没有功名在身,是否要参加考试?”

  每每到这种时候,贾放就总会被书局掌柜劝退。他对子曰诗云和科举考试并不感兴趣,考科举,他们家有个贾政应该就够了。

  贾放得到了一本《营造法式》,欢喜了半天,郑重将书放好,又转回去,他打算看看潇湘馆的书架上还有什么书。

  戴上安全帽,进入潇湘馆,贾放再次站到藏架跟前。他惊奇地发现:刚才他拿走一本《营造法式》,空出来的那个位置,现在已经不见了。书架上依旧是满满当当的书。

  贾放背着手出去,问一直在外间忙碌的小工:“刚才有人进过这屋子动过书架吗?”

  小工们现在已经很熟悉贾放戴安全帽的这副样子了,他们自己听过贾放的一番劝说,也开始尝试这种顶顶新鲜的“安全防护设备”。这时听贾放问起,小工们都摇摇头:“没有,三爷,没人进那屋子。”

  贾放“嗯”了一声,回屋,再次站在书架面前。

  整整齐齐的书架,整整齐齐的之间一点间隔缝隙都没有,好像贾放刚才根本就没有从架上拿走任何一本似的。

  贾放想了想,也许是哪个强迫症小工进来看了一眼,顺手就把书架又理整齐了呢?

  他决心忘掉这种灵异事件,伸手又抽出一本。

  这次他抽出了一本厚实的,托在手里掂了掂,还挺沉。

  贾放翻开扉页,他就这么托着手中的书本,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呆了很久,直到有人叫他:“三爷……三爷?”

  贾放摇摇头,捧着室,来到空旷地。他还是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刚才所见的,这次又在阳光底下翻开了书本的扉页,只见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四个大字《建筑十书》。

  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这本书撰于公元前32-22年间,是罗马建筑师马可·维特鲁威,书总共分十卷,所以以“十书”为名,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

  这本建筑学的专著不仅仅影响了公元前后的欧洲城市,它在文艺复兴时期也有不小的影响,甚至直至18、19世纪时,依旧对古典复兴主义亦有所启发。

  贾放是学这个的,怎么可能不知道这本《建筑十书》?

  他难掩激动的心情,掩卷心想:难道这座藏书室真的是建筑学的宝库?

  他大略翻了一下,《建筑十书》不止被翻译成了汉语,而且还改成了竖排版,符合这个世界人的阅读习惯。贾放见这书只有第一卷,立即转身,回到藏书室里。

  他发现他刚才抽走书的空位置还在,于是继续伸手,连续抽出九本,翻开扉页,见都是《建筑十书》,可见十卷经典都在这里。

  贾放开开心心地把这一整套书都搬走,第二天来看的时候,再次傻眼——连排的空书架,竟然再次被填满了。

  “有问题,一定有问题——”贾放已经隐隐约约地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了。

  他自己是个学建筑的,所以抽出来的都是相关典籍。如果看书的人不是他呢?

  于是贾放叫过一个小工,对他说:“去里屋架上,抽一本书来。”

  那小工摇摇头:“三爷拿我戏耍呢?我大字不识一个,去拿书做什么?”

  旁边他的几个同伴一起笑着向贾放解释:“三爷您别笑他,他晚上还要去赌……”

  贾放:……

  他可算是明白这小工为啥一听见“书”就头大。“书”,就是“输”啊。

  这些小工他算是勉强不来了,那么再找谁来试试呢?

  恰好这时双文又带着福丫来送饭了,贾放: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