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7节(2 / 2)


  因为除了一平方米换二点五平方米的政策之外,还有拆迁期间补贴住宿,一个人按天计算,是50元钱,像吕梁他们家一家三口,就算有别的房子,依旧可以享受这个补贴。什么新的房子修建好交房了,补贴才结束。

  相当于一个月,他们一家人能从政府手里面领到4500元的补贴,放在普通家庭,这比一个成年人工作赚的还多。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政策,就是按照人头来分配拆迁面积。一个人按照50平方米来分配的。假如说一个家庭有一个房子在拆迁范围,但这个房子面积只有40平方米,按照1比2.5的比例,他们是可以分到100平方米的房子。但如果他们家的户口里面有四个人,每个人分到50平方米的话,他们总共能够享受到200平方米的分配住房。

  因为这个政策,最近吕梁和张月灵疯狂接到原来老邻居们的电话,都是请喝喜酒的。

  家里是儿子的,说什么先娶个老婆回来,那不声不响就多了五十平方米的房子呀。家里有女儿的,也让结婚,男方户口先放他们这边,等分了房子,后面要咋整再说。

  总之,不能吃亏。

  特别是家里面房子原本面积比较小的,恨不得一下子娶上好几个老婆,每个都入了户口,这样分起房子才够多。

  荒唐喜事。

  但吕梁也知道这是人之常情。

  毕竟盛市房子的价值,已经慢慢凸显出来,经过明年那场会议之后,会达到一个小高点,然后继续升。

  直到吕梁上辈子去世的时候,房价还是一样□□,他的房地产公司,也随着这个庞大的市场的发展成为一个庞然大物。

  也奠定了他在盛市的地位。

  不过好汉不提当年勇,吕梁只关注当下。

  吕梁在过年前公司财务做报告的时候,重点关注了一下账面上的余额。

  说实在话,他手底下的公司赚钱是真的赚钱,但因为要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就导致他现在手头上可以支配的钱还是很少。

  不像上辈子的时候,随随便便公司存在银行的定期存款都能够上亿。

  所以吕梁请了非常专业的财务人员,来合算经营风险,他需要贷款,但贷款又必须是在他的公司能够偿还的情况下,他不愿意做走钢丝的人。

  这就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平衡。

  特别是,他从周市贷的款,是要来盛市买地的。这就更贱微妙了。

  吕梁回盛市的意愿一直是很强烈的。或者说,从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是把开发区额当成跳板。他看中的是那里优惠的政府招商引资的政策和廉价的劳动力。

  后来,开发区在他还有其他很多的企业家,还有政府的努力下,慢慢发展起来,已经成为一个以医疗产业为主的生产基地。比起上辈子那里走的是食品加工的路线,技术含量有所提升。

  加上吕梁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孟鹏光,让他重视海运,那里的码头建设得非常好,十分有利于他们的产品出口还有通过海运这种相对便宜的运输方式运到各个地方去。

  风口之下,猪都能起飞。

  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吕梁的企业共开发区成长,他现在手头下除了口罩厂、防护服厂、胶囊厂之外,还有和大厂合作的疫苗厂,以及一些医药厂的支撑厂。比如塑封厂、乳化剂厂等等。

  但总体来讲,这些厂要么技术含量不够高,要么就是受制于人。

  吕梁觉得自己还有掌握足够的主动权。

  主要是,他还不够有钱。

  还有一点就是开发区说实在话,在发展医药产业有一些先天不足。

  那些真正赚钱的医药企业,都是有自己核心技术的。这是吕梁目前最大的困境,而且是在开发区那里无法解决的困境。

  因为开发区那里,连家比较像样一点的医院都没有。更别提什么科研院所了。

  可以说整个周市,都没有这方面的土壤,有也已经被大厂给垄断,没有吕梁的份。

  而吕梁这一次想要去的地方,是盛市的权刚区,那里是今年刚刚设区的,大片大片的农田已经收割,明天的播种任务还没有下达。

  而新一轮的资本播种,却即将到来。

  吕梁知道,盛市的本岛,地却来越少,人口却越来越多,像外出发势在必行。

  权刚区平地为主,开发难度小,最最重要的是,它和盛市本岛的距离很近,目前那里之所以迟迟没有发展起来。

  只是少了一个契机——桥

  。

  吕梁是忘不了的。他知道权刚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时间很快了。在建桥的消息一传出,很多有人就像见了血的鲨鱼一样扑了去过。

  盛市政府还嫌不够,陆陆续续宣布了多个规划,比如建立盛市大学权刚分校,设立盛市第一中心医院权刚分院等等等。

  一下子让大家杀红了眼睛。

  吕梁记得上辈子这个时候的自己还是个小建筑公司的老板,就是因为承包了一段权刚大桥的修建,后续才开始陆陆续续接到一些市政的项目,和上面搭上话,开始它的辉煌时代。

  又回到了那个时间点,吕梁觉得自己心脏里的血液流动得比之前快了。

  一些热门的地方,他现在还不敢想,因为虽然其他人并不是重生的人,不知道权刚区即将会发生的事情。

  但权刚设区,本来就是一件大事,很多人已经嗅到了其中嗯意味。地价已经开始上涨,以权刚区的区政府为中心。

  那些大家都看好的,吕梁是不会去碰的,他碰的是他觉得有用的,而不打眼的。

  没有办法,他手头上现在支配的这些钱,不是他自己的,是银行的。

  吕梁今年又使大年三十才回的家,因为过年前,他们还在开会讨论着竞标的事情。

  因为过年的事情,投标的事情延后了,不过只要一过完年,就会开始,所以在过年之前,要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妥当了。

  时间已经进入2005年,吕梁的企业发展速度已经很快很惊人了,但他还是不满足,他希望更快一些,更平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