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7节(1 / 2)





  大家纷纷附和道,“有兴趣。”

  “愿意帮忙。”

  苏青玉见大家踊跃加入,高兴不已,“那行,到时候咱们报个名,把各自所在家乡写清楚,我们到时候统一分配。当然,先说好了,没工资的。我们现在还欠着巨额外债。不过到时候可以给你们一些粮油。”

  “苏主席,什么粮油啊,我们只是为了出一份力。”

  “不要报酬。”

  “就是,我辈之人对这些没兴趣。只想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

  “谢谢,谢谢各位。”苏青玉欣慰又激动。

  除了学生会的人之外,苏青玉也在班上号召了一下,让有兴趣的人可以参与进来。

  因为建立粮油站,也和经济是有关系的,有兴趣的,可以提前参与这种实践活动。

  这种事儿得到了经济学一班的学生的大力支持。

  “这种事儿义不容辞,我家就是省城的。”

  “只要不嫌弃我没经验,我可以帮忙,反正在家里也是看书。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机会可不多。”

  “班长,给我记个名字。”

  只是好些学生遗憾的表示自己家在农村或者公社,无法帮忙。

  苏青玉就道,“那如果家乡有丰富的,品质高的粮食,也可以帮我们打听一下。粮站建立之后,后期还得收购更多粮食供应全国。”

  “这就没问题了,班长,我们那可是被称为鱼米之乡呢。”

  “我们还是粮仓呢。”

  “……”

  大家七嘴八舌,积极参与,让苏青玉心情激动,自己有这样一群同学,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志,她对未来的华国发展,很有信心。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十点半见。

  感谢亲们的支持,我可能也是写到后期,心情没那么平静了,情绪容易受到影响,就有些碎碎念,谢谢大家包容。我会按着大纲继续写的,每个情节,都是为后面铺垫。

  其实写这么久的文章了,一般文到后期,已经都有注定的走向了。我努力的将它完整的写出来。谢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另外,青玉的成功其实和实事有关,因为她每走一步都紧跟时事,不管是写文章,还是这次搞粮油站,因为紧跟时事,所以才得到大力支持。

  第216章

  苏家屯是最后才知道这消息的。

  还是通过公社领导知道的。

  公社何书记高高兴兴的拿着报纸过来, 问他们情况, 苏家屯自己都好懵着呢, 这冷不丁的他们又上报纸了, 而且还搞了这么大的事儿。

  苏卫国一脸懵逼。

  当然,粮油厂现在不是他管的, 是卫民管着。

  他赶紧把苏卫民叫过来了,苏卫华最近因为天气冷了,也没出去跑成衣,而是在监督生产工作,所以他也没去县里买报纸看。

  看到这情况之后,苏卫民摸了下脑袋。

  苏卫国道, “你摸脑袋干啥, 你知道这事儿不?”

  “……青玉书记是提过这事儿,让我给准备了一堆资料来着。我给她寄过去了。”

  苏卫国差点拍他脑袋,“这么大的事儿,你咋不和大家说一声呢。”

  “我, 这不是还没定吗,我以为要等她回来才能定,谁知道她动作这么快。”

  苏卫国道, “你又不是不知道青玉办事效益最高的, 说干就立马干的, 她和你说了,那肯定立马就要去做,你竟然不和大家说一声。”

  苏卫民咳了咳, “这事儿是我疏忽了,不过……这报纸上是真的?”

  何书记满面笑容道,“这毕竟是上了报纸的事情,能是假的?”

  “天啊,我们小红旗能有这个本事?”苏卫民惊的瞪大眼睛了。他觉得自己最近搞的那个小瓶包装粮油,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算是粮油里面的一个大稀奇事儿。结果青玉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来这么大的动静。

  苏卫国道,“很显然这事儿不靠着咱小红旗,你看看,钱青玉弄到了,人那边也有,咱小红旗这是白捡便宜了。”

  张主任欣喜道,“这可不是白捡便宜,这是青玉书记干出的成绩。她可又带着咱们苏家屯迈出一大步了。”

  何书记笑着道,“何止是带着苏家屯,连我们红旗公社都得迈出一步了,这么大的销路和需求,我们整个红旗公社都得成为小红旗的粮油基地吧。咱开春了就鼓励大伙儿种麦子,种油料,支持小红旗发展!”

  在场所有干部们都喜气洋洋的。

  觉得这简直就是惊天的大好事。

  青玉去首都念书可真是去对了,在大城市,干的都是大事儿。

  这消息也很快在苏家屯传开了。

  大伙儿开始不懂这啥意思,后来一解释就明白了,关于知青的问题他们不关心,可他们知道,这销路一 打开,小红旗粮油厂就得扩大了,而且扩大很多很多,厂里又要招很多很多人了。以后苏家屯家家户户都有工人。双职工都有可能呢。

  这可真是带着大家一起吃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