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22节(2 / 2)


  ……

  海城苏家,徐美芳再次和苏军强闹了个不愉快。

  原因是苏军强准备将主卧让出来给大儿子结婚住。

  未来儿媳妇家里条件好,也帮到了他儿子,苏军强觉得要给这长媳一个体面。反正他现在年纪也大了,总要慢慢的把家庭交给儿子的。

  徐美芳心里就不痛快。她想着现在是让房间,以后还能让什么呢。她从这个家的女主人要慢慢的变成被媳妇踩着的人了。

  加上两人这几个月来一直闹着小别扭,这事儿就更不可能了。

  所以徐美芳直接拒绝了,“哪里有这样的儿媳妇,还没进门就让我让房间。以后是不是还要把我赶出去,我就算不是他亲妈,我也照顾他们多年了。一点尊重也不给我!”

  苏军强听到这个话就气的不得了,“你说啥,什么亲妈不亲妈的,你这说的话还像一个当妈的样子吗?谁家当爹妈的不想把好的给孩子?”他又想起流落在外的苏青玉了,气道,“也对,你把好的都想给你大闺女,你连青玉这个亲生的都没怎么照顾呢,还能对少华他们有什么好心情。”

  徐美芳听到这话,再好的涵养也撑不下去看,一张脸青白交替,“苏军强,你这说的是人话吗,你说我,你自己怎么不照顾青玉。你两个儿子,全都安排好了,就把青玉一个人扔下,你还是她亲爸吗?你还有脸说我!”

  苏军强顿时被戳到了痛点,气的指了指她,“你,你行。原来你心里是这么想的。还怪我了,呵……”

  他气呼呼的转身就走了,出了房门还喊了一句,“这房间必须换,这是单位给我分的房子!”

  徐美芳坐在屋里,气的眼睛都疼了。

  她现在后悔的不得了,当初怎么就不给自己闺女争取一下呢。凭什么让那两个儿子都留城里,让自己闺女离开家里。

  搞的现在遇着事儿了,她一个人受气。她连苏静都不敢说,怕苏静在家里闹。苏静身份尴尬,在家里说话都不方便。

  如果青玉在,青玉好歹是老苏的亲闺女……

  苏军强也不好受,别看他在徐美芳面前挺硬气,离开之后,对于苏青玉的事儿也很后悔,后悔当初自己这个当爹的没把青玉给安排在城里,他要是争取一下,就算苏静去下乡了,也不能是青玉啊。

  还是他当初没上心。

  要是青玉在家里,徐美芳也不至于有外心。

  他又想起上次碰到闺女回城却不敢回家的场景。

  等中午和儿子在外面吃饭的时候,他都还在感慨这事儿。

  苏少华心情复杂,但是看到他爸这愧疚的样子,还是忍不住把上次碰到苏青玉,并且苏青玉说不想回家的事情说了。

  他觉得让他爸看到青玉真实想法,可能就不会这么难过了。

  谁知道苏军强一听,反而一脸复杂的看着他,“少华,你是不是还怨我结婚生青玉了?”

  苏少华一脸懵,“没啊。”小时候是有想法,可人都要成家了,怎么可能还有这想法呢。

  再说了,事实证明,这些年他爸确实对他和少民都很好。很照顾。

  “那你怎么还要这样冤枉青玉呢。”苏军强感慨道,“青玉怎么可能不想回家,你以为农村是那么好的?我告诉你,任何人去了农村,哪怕是一天,都想回家!你这是没吃过苦,你才说青玉宁愿在农村,也不愿意回家。她再恨咱们,她还能不想回城?”

  苏少华:“……爸,她真的这么说。”

  苏军强一摆手,“你不用说了,你是不是因为不想帮你妹子回城,你就这么说的。算了,青玉回城的事儿,我自己想办法吧。”

  “爸,我说真的啊。你怎么不信我呢?”

  “因为你爸我就是农村来的,我啥都不记得了,但是我记得一点,苦,农村是真的苦。青玉是傻子,才会不想回城。你说她怨恨我,她又怎么会去你爷奶那里呢,那不是去受气吗?不是更应该去环境好的地方?我有自己的判断,你不用说了。小时候你们不喜欢青玉,我也不说什么,都是孩子。可你们长大了,不喜欢,也不能这么说她。她真是咱家最苦的孩子了。”

  苏军强说完,长长的叹了口气。更觉得小闺女可怜。亲妈那个样子,亲哥背后说他。自己这个当爹的,当初也忽视了她。

  苏少华:“……”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明天见。

  第95章

  海城的事情, 苏青玉是一点都不关心的。

  有这闲工夫, 她还不如多关心关心油厂的发展, 还有试验田里的豆子玉米,

  她每天都抽空去看了看,发现都长的很好。

  廖教授还真没吹牛, 虽然是搞生物的,但是确实也学了农学。

  加上他在好几年的‘实践’经验,对种植这方面的见解还挺深刻。

  如今试验田的庄稼确实出苗快,而且苗都长得好。

  他露出这一手,惹得好些跟着他一起种地的老农民们佩服的不得了。

  社员们虽然最初有些忌惮他被下放的事儿,但是随着这些老同志对队里的贡献越来越大, 加上他们又是真心为了队里好, 而且还有本事。那些思想就慢慢淡忘了。

  再加上大队干部们都没说啥,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就更不会去为难人了,倒是和廖教授走的越来越近,还进场找他请教怎么种地。

  学了点东西之后, 回去了还给廖教授送些自家自留地里种的吃的。

  这可让廖教授感受了一把农民同志朴素真诚的感情,在试验田里干的越发起劲儿了,经常天没亮就趴在田地里了, 每天做记录做的仔仔细细的。

  有他这样用心, 试验田的庄稼长的都很好。

  苏青玉看着这还有两个多月就能收的庄稼, 心里也很满足。只要这批庄稼长得好,她就要说服队里种更多的油料。用油料再去和别的公社换粮食,作为公粮上交, 还可以保证自家有吃的。

  她真诚的感谢道,“廖老师,真感谢您。”

  廖教授笑着摆手,“不必不必,这工作我做都很开心,在这里工作,和当初在学校也没什么区别,还能够更加贴近大自然。最近还有老乡带我去山上找植物标本,我也看到了以前很多只在课本上看到的植物。小苏啊,我还得感谢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