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86章外强中干(2 / 2)


  贝杨的到来,及时终止了这场战争,而他才用的方式,就是扶持所依附的那个智慧文明来击败另外十二个进入到了自我进化阶段的智慧文明。只是,贝杨没有走极端,他没有消灭这些智慧文明,甚至包了另外四十多个自然进化阶段的智慧文明,并且以他依附的那个智慧文明为核心,开始融合其他智慧文明。在他获得了让恒星成为智慧承载体的能力后,阿库拉文明就出现了。

  也就是说,在阿库拉文明中,有一个主体文明,而且这个主体文明就是狭义上的阿库拉文明。被融合进来的那些智慧文明,与其说是融合,还不如说是吸收,即阿库拉人吸收了其他智慧文明的精华,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其他智慧文明影响,发生了显著改变,成为了现在的样子。

  显然,这也正是阿库拉人与埃拉姆人最大的区别。

  从某种意义上讲,阿库拉人比埃拉姆人更容易发展强大,因为在扩张战争中,阿库拉人同样能够吸收其他智慧文明的精华,然后转为己用,用来增强自身的实力,同时消化与吸收掉战争果实。当然,这也意味着阿库拉人的生命力更强,不会轻易瓦解,更不会因为吸收了其他智慧文明而变质。

  事实上,阿库拉人能够在强敌环视的银河系中心区域附近生存下来,并且发展壮大,与此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阿库拉人不能在扩张战争中吸取其他智慧文明的精华,就算能够打赢战争,也未必能够迅速吸收掉战争果实。如果没有如此强悍的生命力,也许阿库拉人早就被德利亚创造的智慧文明给击败了。

  要知道,这两个智慧文明之间的战争已经爆发了。

  关键就是,在银河系中心区域,恒星系的密度非常高,而且每个恒星系都很庞大,导致恒星系间的距离非常短。在阿库拉文明的势力边缘,也就是最外围的恒星系,与德利亚创造的那个智慧文明控制的恒星系几乎挨在一起,一些恒星系间的距离不到一光年,发动战争绝对不是什么难事。

  双方一直在相互攻击与相互渗透,只是没有涉及到核心区域的恒星系。

  这样的战争,已经持续了上千年。

  阿库拉人没有取得多少胜利,不过也没有遭受多大损失。

  原因很简单,这种边界冲突『性』质的小规模战争,双方都不会以摧毁对方所控制的恒星系为第一目的,甚至不会采取类似的作战行动。如果摧毁了边界地区的恒星系,那就意味着恒星系之间的距离会扩大很多倍,意味着要想再发动类似的战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就意味着需要由创造者来发起与主导战争。更重要的是,摧毁这些庞大的恒星系,意味着产生巨大的黑洞,也就意味着在两个智慧文明的边界线上建造起了一道由黑洞构成的墙,让双方都难以继续扩张。

  德利亚创造的智慧文明绝对不会这么做,因为这等于把自己困在银河系中心区域。

  阿库拉人也不会这么做,因为这等于失去了进军银河系中心区域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夺取更多恒星系的机会。

  在这样的战争中,交战双方都以干掉对方的战士,夺取对方的资源为主。

  显然,两个智慧文明交界地区的恒星系并不适合居住,双方也没有在这些恒星系里安排太多的人员。

  换句话说,这些恒星系几乎都被建设成了军事基地。

  留在这些恒星系里的,主要就是双方的军队。当然,也有一些平民,只不过平民都得为军队服务,比如负责开采恒星系里的资源,来补充军队的战斗损失,以及为军人的日常生活提供帮助。

  这样的战争,拖住了阿库拉人的前进步伐。

  虽然的德利亚让其创造的智慧文明去『骚』扰阿库拉人,最主要的目的是削弱阿库拉人,并且让阿库拉人没有能力组织发起大规模进攻行动,从而获得内部整合的时间,但是由此产生的影响是,阿库拉人暂时放弃了向银河系外围扩张的念头,全力应付来自内侧的威胁,把德利亚创造的智慧文明当成了头号大敌。结果就是,在德利亚停止扩张的时候,贝杨把阿库拉人发展成了该区域最强大的智慧文明之一,而他也成为了这附近,唯一能够对抗与挑战德利亚的创造者。

  毫无疑问,这两个智慧文明的矛盾极深,根本不可能共存。

  只是,优势不在阿库拉人手里。

  如果阿库拉人占有优势,恐怕早就发动战争了,不会让局面僵持下去。也就是说,僵持下去,对阿库拉人没有任何好处。只要德利亚创造的智慧文明缓过气来,就轮到阿库拉人倒霉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阿库拉人完蛋只是迟早的事情。

  如果在战争中败给德利亚创造的智慧文明,阿库拉人肯定会灭亡。

  不管是阿库拉人,还是贝亚,显然不想得到这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