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4节(2 / 2)


  旁人听着这一段话,其实都没什么感觉。

  但对于曾在边关,也对薛况有一定了解的薛廷之来说,这一段问题可大了。他想起自己先前听见时,那冒出心底的怀疑来。

  一张脸上,依旧有些苍白。

  他注视着陆锦惜,便极其自然地接了她的话:“母亲过谦了,这一段故事讲的也是极好的。廷之听着,倒与当初蔡先生讲的八i九不离十。”

  蔡先生……

  陆锦惜回忆看过的战报,便知道薛廷之说的是谁了。

  薛况当年在边关作战,一人执掌虎符,统领大军。

  麾下大小将军十来个,包括如今的九门提督刘进,方少行崭露头角太晚,初时在那边还不怎么排得上号;除此之外,还有一人十分引人注意。

  这个人,便是蔡修。

  此人在军中也没有什么爵位,但说话却能当半个薛况,乃是军中第一的智囊,军师之中的军师。

  俗称“白纸扇”是也。

  薛况的旧部,在战事结束之后,有的回了京城做官,比如刘进;也有的被分散到了边关各处日常驻防,并未回过京城。

  这军中白纸扇蔡修,据闻曾回过京城,但最终又回到了边关。

  如今没仗打了,也不知是在干什么。

  陆锦惜知道薛况在边关待过,却不知道他竟然知道薛况当年那些事。

  “我记得那一战的时候,你应该是还没有出生吧?不过能得蔡先生为你讲述当初的故事,也是很幸运了。我也不过就能看看战报,据此胡诌。你既然听过,不如也为我们讲讲?”

  小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

  他们也听不出陆锦惜话里藏着的深意,所以只是格外期待,个个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薛廷之。

  但薛廷之却听出了那一点点的……

  讽刺。

  作为薛况的正妻,她只能从战报上得知丈夫的一切。

  如今这样藏着暗针对他说话……

  说到底,即便薛况去了六年,她也还是在意的吧?

  这个念头,就这么从他脑海中划过,却一点也平淡不起来。

  薛廷之的手指,悄然僵硬了一些,有些发紧,只微微勾唇笑起来。

  “母亲有命,不敢不从。”

  “只是蔡先生讲得实在简略,只说父亲初来乍到,的确遇到一些刁难。但事后,无一不为父亲所折服。”

  “斩伊坤太子,乃是三招取首级。盖因其人气焰嚣张,并未将父亲放在眼底。”

  当年的蔡修,其实也很年轻。

  算算今年其实也就跟薛况差不多岁数,三十三四,当初说话,只带着一种老气横秋的口吻,夹杂着隐隐的嘲讽。

  薛廷之知道,那是嘲讽那些当初轻视薛况的人。

  “伊坤太子一死,匈奴军队,便陷入了内乱,群龙无首。”

  “云州城因此得了喘息之机,父亲也就成为了力挽狂澜的英雄。庆功宴上,百姓们都献上了当地独有的烈云酒,犒劳军士。”

  “城中原本的那些守将,都在此宴之上,给父亲敬酒,为先前的无礼赔罪。”

  说到这里的时候,薛廷之的声音,也自然极了,就好像他说的便是当初蔡修说的一样。

  那俊逸的眉眼之间,隐隐带着边关凉月的幽冷。

  目光投向陆锦惜,却是不动声色的:“父亲最终与他们共饮,杯酒泯去之前的一切恩仇,便成了云州城当之无愧的守城将军。”

  温酒斩伊坤,当然是不存在的。但事实上,薛况斩杀此人,取其首级的速度,也绝对不慢。

  陆锦惜先前的编凑,除了略有夸张,竟真的是八i九不离十。

  长而浓密的眼睫一颤,她眼底的神光,在其阴影的覆盖下,却变得有几分晦暗不明。

  听了薛廷之的话,她竟沉默了有一会儿。

  “母亲,您没事吧?”

  眼见她竟不说话,薛廷之有些迟疑,终究还是问了一声。

  “没事。”

  陆锦惜仿佛这才反应过来,但抬眼注视他的时候,眸底却越发疏离起来,笑容浅淡得几乎快要看不见。

  “只是有些没有想到,大将军在军中也喝酒,我本以为……”

  后面的话,却没说了。

  薛廷之一时忍不住打量她,却只见她眉眼都低垂,笑得好像有几分勉强,平白给人一种苍白的感觉。

  于是忽然觉得自己很残忍。

  ——他竟然在怀疑她的身份。还编造了莫须有的事去欺骗她,想要试探她的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