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1章(1 / 2)





  他只是从留白一词,忽然想到了那画而已,那画不是什么留白,可是其中意境和诗句的关系把握,可以说是精准至极,让人不得不叹服。

  唐时想要达到的境界,大约便是那样吧?

  一个普通的老人能够达到的境界,现在唐时已经是一个筑基期的修士了,竟然还在苦苦追求,可见有的境界,不是单纯的力量能够代替的,有些问题,也不是力量可以解决的。

  唐时画的是什么?

  这一回主持这一次测试的人是掌门苏杭道,他脑子里还转着之前百炼堂来说的事情,忧心着魔修们的计划,即便是站在上面,也很不放心。

  之前唐时一直不动笔,延续了跟第一次测试时候的作风,现在忽然之间开了笔,苏杭道也就远远地看着。

  唐时的画工进步很快,而且因为入门时间短,笔法有几分天然的意趣,还没像别人一样有太多的匠气,所以即便不算是很好,甚至只能说是拙劣,但即便是习作,也能够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而且唐时的构图非常好,在选择作画的对象的时候,也总是让人觉得惊喜。

  不知道,这一次,他能不能给人惊喜呢?

  唐时的手指很灵活地转动着,只用了墨色,一支笔就一直画到了末尾。

  嶙峋的山石之间,迸出一股清泉来,流淌之间便已经远了。

  唐时学过了封存灵术的手法,虽然使用得很勉强,可是这一次却很自然地直接使用了出来。

  潺潺地流水声便这样从卷轴上溢出来,让唐时周围的人都为之侧目。

  好在众人的画都已经完成了,这个时候竟然都转过头来看唐时。

  《次实君溪边步月韵》

  雨过园林暑气偏,繁星多上晚来天。

  渐沉远翠峰峰淡,初长繁阴树树圆。

  萤火一星沿岸草,蛙声十里出山泉。

  新诗未必能谐俗,解事人稀莫浪传。

  他提了笔,重新蘸墨,笔尖轻勾,像是画出很多个逗号一样,点了一个黑点,又勾上一笔,拖出一条小小的尾巴来,于是一只只灵动的蝌蚪,便跃然纸上,在那山泉之中游动起来。

  嶙峋怪事,清澈山泉,灵动的蝌蚪……

  这一幅图——

  唐时抬手,便在画旁边题下一行字:蛙声十里出山泉。

  ☆、第十章 《静夜思》

  画面是灵动,而且富有意境的,更重要的似乎是……旁边的这一行字题上去,整个画的意境也就高了。

  唐时听过齐白石劲和老舍之间的一桩趣事儿,说是老舍请齐白石作画,出了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于是齐白石回去苦思冥想,这山泉还好说,可是蛙声怎么办?声音是无法用单纯的画面传达出来的,这便难倒了齐白石,终于在思考了三天之后,齐白石有了一个绝妙的思路——山泉之中画蝌蚪五六,顺着山泉流动,既表现出了一个“出”字,最后的“蛙声”却也是让人想象得到的。

  诗句与图画之间的完美融合,一时之间被人传为了佳话。

  可是在齐白石的后人整理其遗物的时候,才知道其实这一句诗的画法乃是老舍早就写好了告诉齐白石的。

  唐时想着,笑了笑,本来便要搁笔了,不想这个时候竟然又手腕一动,在角落里写了“齐白石老舍”五字,末了一看上面站着的苏杭道,又提笔将这五字划去,涂成了山石的模样。

  这两位大师,互为知己,一幅画也能传出无数的风雅事情来。

  唐时这一幅画,最终还是过了,《蛙声十里出山泉》,最美的便是这意境,只凭着这精巧的构思,唐时便能够轻而易举地跻身入二品墨师的行列了。

  众人看了那画之后尽皆无言,回头却只喊唐时“好小子”,这一幅画,还真是绝了。

  在长辈们看来,那是天赋的表现,可是在唐时自己看来,那不过是自己忽然之间领悟了一点类似的东西,他终究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

  最后还是别授予了二品墨师,那墨师身份牌上的黑棋也变成了两颗。

  回去之后,众人约着去后山喝酒庆祝了一番,不过唐时却有些闷闷不乐。

  他带着些微的酒气,踏着月色往回走,却在那砚壁前面的小广场上停下了。

  鬼使神差地走过去,唐时将下面那石笔拿起来,竟然再次开始了练习。

  上一次到了第八层就已经停住了,这一次,自己能够到几层呢?

  走得迟的,瞧见了还在砚壁前面努力的唐时,都忍不住叹了一句,“真是个勤奋的小师弟。”

  其实唐时不过是没事儿干而已,这一次他并没有使用蛮力,而是按照砚壁本身设置的目的来作画,很快就到了第七层了,按照自己之前的领悟,解决了这上面的图画和纹路,紧接着便是第八层。

  一上去之后便觉得自己像是陷入了泥潭,整个笔都动不了,眼前一片繁杂,所有的纹路似乎都在动,几乎立刻就让唐时晕了。

  殷姜的声音忽然之间清明极了,一下传入了他的脑海之中:“闭上眼,用你的灵识去看。世间万法不过通向相同的大道,这卷轴一途,于你而言,更好的是让你修炼自己的精神力。”

  唐时依言照做,眼睛一闭上,那种晕眩的感觉立刻就已经消失了,他终于能够站稳了,灵识探出,便觉得有细小的光线在他前面穿梭,便在这一片石壁上,像是滑溜溜的小鱼儿,让人忍不住地想要伸手去捉住。

  提笔,便将这光线一拨,手一伸,便像是将这笔伸进了水中,于是这样缓缓地搅动起来,由慢到快,最终让这砚壁之中隐藏着的灵力成为了风暴!而唐时,便站在这风暴的最中心,却纹丝不动。

  台风眼里,总是特别安全的。

  可是在外面的人看来就不一定了,唐时搞出来的动静未免也太大了,这整个数十丈长的石壁上的灵力都被唐时翻搅了起来,像是海水之中冒出来的龙卷,可是唐时的目的——其实紧紧是最中间的那个眼。

  如果将灵力比作是一汪水,那么唐时只是想要在这样的一汪水之中,留出一个位置来,写下自己的名字而已。

  因为是晚上,这边的灵力却已经开始闪闪发光,让前山的人也注意到了这样庞大的灵力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