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多子多福(清穿)第248节(2 / 2)


  “但你啾啾哥登基之后一直在推进此事,如果没意外的话,这条铁路明年就能坎通了。”

  “所以……?”

  小玖还是没能明白。

  这孩子怎么傻乎乎的, 一点儿不像是其他几个孩子那么聪明?

  张樱笑了笑:“还没明白吗?除了京城的一些消息灵通的达官显贵知道火车这种交通方式的存在,京城其他人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有火车这种东西。而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火车的存在,甚至愿意放弃传统的马车与骑马这样的交通方式, 就必须有人宣传火车的好处。”

  “最好在火车刚登场的时候,就直接给火车套上某种滤镜,让人下意识地认为火车并不仅仅只是交通工具而已。”

  小玖似懂非懂:“儿子……没太明白。”

  张樱:“……简而言之,就是让火车成为一个很多人都想要上来坐一坐、看一看的新鲜事物, 甚至是景点。”

  这并不是很稀奇的营销方式——

  在各种影视剧乃至于综艺泛滥的时代,只要是足够经典的作品, 其中涉及到的主人公身上的衣物与饰品、主人公的妆容与发型、故事的发生背景与地点……乃至于其中比较重要的某一条公交线路、火车站点、路过的某个店铺……都可能成为喜欢该作品的粉丝的打卡地。

  很多影视剧与综艺在发现这一事实后, 甚至会可以地靠着自己的影响力故意将某个地方推成景点,也即是打广告。

  只要宣传得当, 哪怕靠着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获利都是完全可能发生的事情。

  火车听起来不太靠谱, 但若是换成轮船呢?

  比如, 泰坦尼克号?

  若是泰坦尼克号被完整地打捞起来,靠着那部闻名世界的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残骸会不会吸引来很多喜爱电影以及喜爱其中某个角色的粉丝?泰坦尼克号所在地会不会有可能成为一个全新的景点?有没有可能为负责将其打捞上来的人谋利?

  完全有可能!

  地球几十亿人, 即便是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大部分也听过这个名字,就算不会刻意去找泰坦尼克号,但若是有人告诉你某某地方安放着泰坦尼克号,你会不会愿意去?

  哪怕只是为了炫耀呢?

  火车也完全可以顺着这个方向运作。

  只需要一个足够打动人心的爱情故事,一个容易让人记住的火车或站点的名字,再将火车或站点的名字冠在爱情故事之上……

  不不不……

  甚至不需要是爱情故事,只要是一个火车与故事本身关联足够多,火车在故事当中足够重要,占比足够大……

  一切皆有可能。

  只是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故事,爱情故事更打动人,也更容易让人心生向往而已。

  而故事的男主角嘛……

  张樱看向了小玖。

  小玖眨眨眼,隐约明白了张樱的打算。

  但是……

  他有些犹豫:“想要登上火车应该没有那么简单吧?”

  张樱认真地点头。

  火车刚刚被造出来的时候,由于造价昂贵以及煤炭采集困难而价格昂贵等原因,火车票的价格并不是非常亲民,一般人还真买不起火车票。

  所以为了赚回成本,火车会大量售出站票。

  但对于京城到热河这一条火车线路而言,薄利多销的路子其实根本就走不通——

  因为从热河到京城的这段路,根本就没有多少人会走。

  会走这条路的不是来往两地做生意的商人,就是满蒙两族的王公贵族。

  而即便通过一个故事将这条火车线路,乃至于火车本身打造成了一个引人向往的交通方式,但等浮华褪去,最终会选择乘坐火车的也依旧是切实需要这项交通工具的客人。

  所以这第一辆火车想要回本儿,就不可能通过低价火车票来吸引人。

  反倒是通过薄利多销的路子卖出太多火车站票,影响了火车上的环境,更容易造成潜在客户的流失。

  但张樱只是是有了一个不算具体的念头,具体细节还要再商量。

  小玖完全没有意见:“如果真的可以帮到啾啾哥的话。”

  于是张樱便干脆带着小玖一起入了宫。

  两人为火车而来,却不想啾啾根本没把这条路放在心上,他正一心一意地想着要将京城到白令海峡这条铁路修出来呢。

  张樱:“……”

  其实不用这么急。

  她无奈地看着啾啾,认真劝了几句,见他似乎铁了心地想赶紧将这一条路给修好,便干脆转移了话题:“你对京城到热河这条铁路怎么看?到底是第一条铁路,你汗阿玛的意思似乎是修来当做交通工具,你有什么想法?”

  啾啾无所谓道:“那就当做交通工具。”

  “那你想过要怎么将运送煤炭等矿物的火车车厢改造成载人的车厢吗?”张樱看着啾啾,“工部与内务府有没有擅长这方面的匠人?”

  啾啾愣了下,见张樱态度严肃,表情也认真起来:“内务府与工部搜罗是天地下最有本事的匠人,若是额娘想让他们凭空造一辆火车也许不行,但在一定基础上进行复制与改造,还是直接将运货的车厢改造成可以载人的车厢这么简单的事儿,他们若是不行,皇室与朝廷养着他们可就是浪费钱了。”

  张樱松了口气,转头看向小玖:“我与小玖商量好,准备给即将完工的这条火车线路打一打广告,吸引更多人去体验一下坐火车的感觉,最好能让大清的百姓接受火车这种交通运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