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2章一举超越(2 / 2)

  当时,没有人知道这种被中国陆军寄予厚望的坦克炮能在什么时候研制成功。

  也许,根本就无法解决技术问题。

  要知道,研制火炮绝非增加口径那么简单。口径增大之后,会出现很多需要用新技术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一百四十毫米滑膛炮的膛压是一百零五毫米坦克炮的四倍,而且膛内最高温度比一百零五毫米坦克炮提高了百分之五十,这就需要采用强度更高、耐腐蚀性能更好的材料来制造火炮身管,以确保火炮达到设计使用寿命。此外,还需要采用新技术来解决火炮身管的精度问题。

  事实上,在当时采用一百四十毫米滑膛炮并不现实。

  有一个很多人忽视了的问题,即一百四十毫米坦克炮炮弹的重量。

  在研制一百二十五毫米坦克炮的时候,德军就考虑到了炮弹重量带来的问题,并且开发了自动装填机。即便如此,为了确保在自动装填机出故障之后,依然可以由坦克兵手动装填炮弹,德军的一百二十五毫米炮弹采用了分装方式,即炮弹弹体与发射药分开,从而减轻装填时的劳动强度。

  以中国坦克兵的体格,装填一百二十五毫米炮弹都存在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采用一百四十毫米坦克炮,就必须研制自动装填机,而且得采用分装式弹药。

  问题是,这肯定会降低炮弹、特别是穿甲弹的威力。

  当时,中国弹药工程师已经发现,次口径穿甲弹的威力与弹芯的长径比有直接关系,即要想提高次口径穿甲弹的威力,就要在确保弹芯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弹芯的长度。

  显然,这就需要采用整装炮弹。

  由此可见,在提高坦克炮口径的时候,炮弹的重量与威力已经成了矛盾。

  随着t-88开始量产,解决坦克炮威力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了。要知道,中国陆军肯定不会指望配备一百零五毫米坦克跑的t-88去对阵德军的第三代主战坦克,而且海外用户也不会接受这样的坦克。

  到这一步,中国陆军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即把坦克炮的口径减小到一百二十毫米。

  主要就是,一百二十毫米整装炮弹是装填手能够承受的极限。

  当时,中国陆军有一个现成的选择,即英国为其第三代主战坦克研制的一百二十毫米线膛炮。

  只是,在进行了对比测试之后,中国陆军毫不犹豫的放弃了这个选择。

  主要就是,当时英国还没有研制出可以用线膛炮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而使用普通穿甲弹的时候,其威力甚至不如德军的一百一十五毫米滑膛炮,更别说与一百二十五毫米滑膛炮相比了。

  结果就是,中国陆军决定自行研制一百二十毫米滑膛炮。

  所幸的是,通过获得的德制一百二十五毫米滑膛炮,中国的兵工厂已经解决了很多研制滑膛炮的技术问题。

  一九九三年,中国制造的一百二十毫米滑膛炮正式问世。

  当年,中国陆军就订购了一批配备这种滑膛炮的t-88,并且赋予其t-88a的正式编号。

  严格说来,t-88a才是中国陆军第一种达到了第三代标准的主战坦克。

  也正是t-88a,让中国陆军拥有了比德军更好的主战坦克。

  火力上,t-88a的一百二十毫米坦克炮采用了整装炮弹,因此在威力上全面超过了德军的一百二十五毫米坦克炮,为冷战期间研制的威力最大的坦克炮,在使用钨合金穿甲弹时的最大穿甲深度达到了六百五十毫米,而后来研制的贫铀合金穿甲弹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八百五十毫米。

  防护上,t-88a更是毫无悬念的全面胜出。即便在不配备反应装甲的情况下,t-88a的正面防护水准也比德军的第三代主战坦克高出了百分之三十,能够应付早期一百二十五毫米穿甲弹的攻击。

  机动性能上,t-88a并没有因为较大的重量而落后。主要就是,中国陆军为其配备了输出功率高达一千五百马力的燃气轮机,其单位功率高达每吨二十五马力,而德军第三代主战坦克只有每吨二十二马力。

  t-88a真正的先进之处,在于其完善的夜视能力,即配备了红外成相设备。

  要知道,在德军的第三代主战坦克上,使用的依然是红外探照灯,即主动红外夜视仪。

  根据中国陆军做的测试,t-88a在白天的有效交战距离超过了三千米,而在夜间也能达到两千米,而德军第三代主战坦克在白天的交战距离不会超过两千米,夜间则只有可怜的八百米。

  如果说t-88a有什么缺点的话,那就是燃气轮机的高油耗,使其战斗行程成了悲剧。

  即便在公路上,t-88a的行驶距离也不到四百公里,而越野行军甚至不到两百公里。因为没有配备辅助发动机,t-88a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必须使发动机保持运转,也就使其几乎每天都要补充燃料,有的时候一天还要补充两次燃料。

  当然,这些问题对中国陆军来说并不严重,即中国陆军有极为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

  显然,t-88a一举确立了中国陆军在主战坦克上的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