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大秦始皇后第92节(1 / 2)





  等到第一批衣服出来,果然引来了部分客人购买。

  虽然生意不算火爆,却让成衣坊开始盈利,不会再有被裁除的风险。

  这时候,林阡从二号宿主手中换来了不少染布的颜料。

  加上华夏本土的一些动植物矿物颜料,筱很快就带着人生产出了更多独具华夏特色的布匹,等这些布匹做成的衣服开始售卖,甚至吸引来了不少自恃甚高的贵族阶层。

  当然,这些贵族更想要的是成衣坊中产出的布匹——

  他们希望可以买到布匹,而后拿回家让家中的绣娘量体裁衣,做出独一无二且更适合他们的衣服。

  这样的人多了,筱便来请示林阡。

  林阡想了想,干脆让她将成衣坊分成两个部分,一个生产布匹,另一个则生产成衣。

  正好成衣坊赚了不少钱,完全可以将其用来购买更多的珍妮纺织机。

  而这家纺织厂,林阡同样交给了筱管理,她的俸禄也随着厂子的增加而翻了一倍。

  筱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意外之喜,愈发决定要在这个位置上好好干,争取再开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乃至于几十个工厂出来。

  而对林阡来说,如今多出一个纺织厂也就意味着,她能为咸阳城及附近生活的女子提供的岗位也变多了,经济独立的女子增多了,底气就足了,在家受欺负后忍气吞声的女性也就变少了。

  ==·字典·==

  咸阳城及其附近的女子地位再次提高,但在咸阳城之外的地方,比如原本属于楚国治下的泗水郡,女子的地位却仍旧算不得多高。

  ——这个认知,来自在泗水郡已生活了几个月的扶苏。

  而扶苏会意识到这件事,则是因为他遇到了两件让自己非常不能理解的事情:一件是泗水郡某个郡县里面,出现了一桩性质格外恶劣的强j案,但因为当前所有法律中,即便是秦律也不曾明文规定强j有罪,需要受罚,所以犯人所在的宗族竟直接闹上了官府,意图逼迫判案的官吏承认犯人无罪;

  这本已经足够让人心寒,可更心寒的是,当地竟有不少百姓认为犯人说的有理,甚至还想要逼迫那位姑娘为保自己与族内女眷的名声直接嫁给犯人为妻。

  扶苏得知此事,整个人都懵了。

  他虽然从小学习儒家典籍,也对其格外推崇,但那也是因为他本性善良到有些软弱,天生就与儒家某些思想契合。

  既然善良,扶苏就不可能眼睁睁看着这件事发生而毫无动容。

  他担心泗水郡的郡守张良与郡丞吴乐会被当地宗族的强势态度所影响,所以主动找到二人,提出可以将此事交给自己处理。

  扶苏到底是秦国公子,再强大的宗族势力在他面前也绝不敢放肆——

  除非他们想死!

  张良倒是没什么意见,毕竟扶苏这段时间的表现他也看在眼里,知道他既然主动开口,就绝不会让犯人如愿。

  吴乐却多问了一句:“不知公子打算如何处置犯人?”

  扶苏愣了下,温和答道:“将人抓了下狱关上几年,再罚一些钱给那位受到伤害的姑娘。”

  吴乐嗤笑一声:“那还是算了,此案还是交给卑职来判吧。”

  扶苏有些意外,不明白自己的判罚有什么不对。

  但他过来本就只为帮忙,最后还是决定尊重吴乐的意思。

  然后,吴乐就以法律不曾明文规定强j有罪,更不曾划定刑罚为由,直接将那位犯人以“贼伤人”罪论处,判了对方一个“黥为城旦舂”的刑罚。

  所谓城旦舂,其实是城旦与舂两种刑罚,前者施加在男性身上,主要刑罚内容为筑城,辅以特殊劳动“守署”与青铜器的制造;后者为施加在女性身上的刑罚,主要工作为舂米——因先秦时期没有很好的舂米工具,所以舂米就成了一种极不受欢迎的体力劳动,劳动过程极其痛苦——而特殊的劳动便是正常的田间劳动,以及比男性更轻松的青铜器制造。

  而且城旦舂是无期徒刑,还会连累妻儿被没收为奴。只要被判城旦舂,必须抓捕到两个盗贼才有可能免去刑罚。

  黥为城旦舂则在城旦舂的基础上,还多了一个脸上刺字的刑罚。

  此案一判罚,犯人及其宗族家人都吓傻了。

  偏偏吴乐的判罚还有理有据——

  那犯人本就是在野外对受害人实施了犯罪行为,过程中为了让受害人安静不叫嚷也拿了武器威胁对方,在实施犯罪行为过程中,他也确实给受害人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

  而且谁能说,强j不是一种故意伤害呢?

  不单单是犯人,就连那些妄图以人多势众逼着官员对犯人从轻发落的宗族亲人们,也都被吴乐毫不客气地罚了一个包庇罪。

  扶苏原本认为这刑罚过重了些,但很快,他就见到了那名受到伤害的姑娘。

  明明罪犯已经伏法了,而且受到的刑罚格外重,若无意外,他后半辈子估计都要在全国各地修筑城墙中度过。但扶苏见到那位姑娘时,她脸上却没有半点儿喜色,反倒麻木绝望藏了满眼。

  甚至在那次见面后不久,他还听说……

  那姑娘迫于四周流言蜚语,跳河自杀了。

  若非吴乐一直有暗中派人跟踪,及时将人救了下来,那姑娘许是如今人都已经没了。

  扶苏整个人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最后那姑娘被家人带走了泗水郡这个伤心地,吴乐又将她家周围那些传流言蜚语的人以“毁谤”之名治了罪,一切才终于尘埃落定。

  相较于这桩勉强算得上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案子,另一件事就让人更让人接受不了了——

  泗水郡被秦国接手后,自然也开始招收读书识字的女子为官为吏。

  因为楚国文化氛围浓厚,读书识字的姑娘比秦国还要多出不少,最后抓住机会成为官吏的比例竟然比秦赵等国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