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第80节(1 / 2)





  但其实也无所谓,买到假货不要紧,只要能把钱花出去就行——

  这个念头一起,明远忍不住对自己这种“暴发户心态”嗤之以鼻,自嘲地一笑。

  他用帕子包着一枚觚的觚足,开口向坐在树下正闭目养神的摊主询问:

  “敢问这物件要卖多少钱?”

  响起的却不是明远的声音。

  在明远身边,蹲着一名二十四五岁的青年,也像明远一样,用帕子包着手,正托着一枚青铜盘。那枚青铜盘上明显有些铭文,看起来更有研究价值。

  刚才正是那名青年开口,问那道士摊主。

  明远有些懊悔,若是早点看到那枚青铜盘,可能他就会选青铜盘了。

  身边的青年看起来也有点激动,脸色微红,鼻梁上正沁着一滴一滴,细细的汗珠。

  那道士模样的摊主就像是大梦初醒一般,缓缓睁开了眼睛,随意地瞥了一眼青年手中的青铜盘,又闭上眼睛,带着一点无所谓的口气,答道:“这是周代的铜盘,原本要1000贯的,小郎君若是诚心想买,800贯拿去吧!”

  明远:1000贯是三代青铜器的正常价格。眼前的道士“咵嚓”一打就是八折,感觉比他明远还要豪气。

  只是800贯也不是个小数目,

  而他身边的青年听了这个价格也显得震惊:“八……八百贯?”

  令人心动的价格。

  这青年顿时将手里的青铜盘托起,整个物件都托至自己脸面前,仔细观察上面的铭文。

  明远在旁有点傻眼,这青年的脸孔此刻距离青铜盘,只有不到十公分啊!在明远的角度看起来,这家伙很像是把盘子呼到了自己脸上。

  难怪,他刚才见这青年抬起眼来看人时使劲眯着眼,又见他双眼都微微有些向外突出——

  感情是高度近视。

  这时候,那道士又开口了:“唉,大热天,想做一门开张生意,小郎君若是愿意,700贯便拿去。”

  眨眼间,就又降到了700贯。

  明远只觉得不合理。

  他可以想象这道士事先预留了一个合理的利润,毕竟古董生意利润空间向来不小。

  但是这价格降得太快,转眼就要打骨折,这也太可怕了。

  那青年手捧铜盘,几乎舍不得放下,半晌,才期期艾艾地说:“在下……只出得起……650,650贯……”

  那道士无语地闭上了眼,片刻后睁开,说:“许是这只铜盘与郎君有缘……算了,650贯就650贯吧!”

  明远在旁看得清楚,道士面上的表情虽然无奈,但是眼中倏忽闪过一丝狂喜。

  那青年顿时面露喜色,放下手中的铜盘,转头要去寻伴当来——650贯不是个小数目,需要人去家中取来才能付。

  却听一个清越的嗓音在耳边说:“且慢!”

  是明远——

  明远将那只铜盘抱了去,自己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兄……兄台,”近视男估计看不清明远的相貌年纪,只管书生打扮的就一律叫“兄台”,“敢问兄台,也是喜欢这只铜盘吗?”

  明远就直说了:“喜欢得紧。”

  道士摊主顿时面露喜色,盯着眼前的两人,似乎在说:抬价,快抬价啊!

  “只是难辨真伪。”

  明远补充了一句。

  道士脸色一变,随即又赶紧表现出仙风道骨,浑不在意的模样。

  “我看那上面的铭文,确实是周代篆字无疑。“

  近视男说出了令他心动的理由。

  明远顿时心生佩服,视力如此不佳,却能将铜盘上的铭文一一辨出,这个年轻人的学识,看来相当了得。

  “我却觉得……看不出这青绿铜锈渗入铜质的样子,这铜器铸了恐怕未必有几年。”

  明远观这铜盘上的锈迹,不像是能从三代传承至今的样子,便极小声极小声地提出了自己的判断。

  在后世,古董造假的手段很多,新铸出的铜器,表面抹上湿泥,扔在潮湿阴暗的角落放上几年,也能锈得一身斑驳铜绿——这就是“做旧”。

  直到碳同位素测定的方法问世,造假分子们才放弃了大型青铜器的造假,转而盯上年代相对较近、碳同位素测定不够准确的古董:瓷器和书画。

  现在这个时空,科技辅助手段全都用不上了。但是这摊主出价过低,降幅又太大,实在无法不令人怀疑。

  但明远又拿不出证据。

  他想了一会儿,突然开口问那摊主:“但凡三代铜器,都要将表面打磨平整,再涂上一层蜡,单这套工序就值20贯钱。你这枚铜盘,打过蜡了吗?要是打过了我就愿出700贯。”

  道士怔了怔,点头道:“打了打了!这是当然的……三代的金石古器,哪有不好好保护的道理?”

  话一出口,明远与身边的青年同时“哈”的一声,站起身。两人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