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第49节(1 / 2)





  身边的中年人便恍然地“哦”了一声,自以为猜到了明远的身份——起码得是个官宦人家子弟,毕竟汴京城南的那座大型驿馆,不是等闲人能住的。

  难怪明远对几十文几十文的小钱如此不在乎。

  另外还有一点:从刷牙铺子的反馈来看,明远用的那“牙膏子”,配方应该相当有价值,刷牙铺子竟愿意免费制作,

  而明远对这样的方子竟然也完全不在乎,随随便便就能送出手?偏偏他话语里又是明确提到,他很清楚这配方和制出来的东西有多值钱,只是他不在乎而已。

  看来不止是个纨绔,还得是个“真纨绔”才行。

  正想着,冷不防明远从旁问他:“这位兄台,应当是在汴京城里已经住了一阵了吧。”

  中年人一怔,应是没想到自己在肚内品评明远的时候,明远会来问他。一怔之下,才连连点头。

  只听明远又问:“您在汴京城中,可觉得有什么不便利的地方呢?”

  中年人拈须,仔仔细细地思考一番,竟然得出结论:“日常起居,着实是没有什么不便的……当然了,前提是要有钱。”

  他伸手指着在店内的伙计,进进出出的“外卖小哥”,说:“只要手上有几文钱,他们就能将一应事务替你办了,所费也不巨。”

  “若说生活便利,以在下的经历来看,再没有任何地方能及得上汴京了。”

  “这样啊!”

  明远当即开始沉思。

  这位中年人所说的,明远在抵达汴京之后的区区几个时辰之内就基本都体验到了。

  他当即意识到,抵达汴京以后,他以前花钱的思路可能就需要换一换了。

  以前在长安,他花钱的大方向是,投资实业搞基建,比如那蜂窝煤加工厂,又比如从龙首原引水引到长安城的“自来水”。

  到了汴京城,他原本注意到城市里的劳动力众多,因此想过一些倚仗劳动力的行业,比如城中的急脚递,又比如餐饮行业的外卖。

  可现在到了汴京一看,“同城快递”已经有了,还能来回传话;至于外卖小哥们,看样子“某团”和“饿了咩”也都有了。

  刚才那人说得对,说到商业繁荣,生活便利,恐怕世间再也没有城市能够比得上汴京。

  他要花钱投资在与人力相关的这些社会服务行业,机会并不多。

  但是话说回来,不得不承认,汴京城还是很有“花钱”基本盘的。他早在长安城里就听薛衙内说过,汴京诚居大不易,随便出手买一栋豪宅,就得要三五万贯起步。

  城中瓦舍勾栏提供不少娱乐活动,而七十二家正店也正好供豪客们一掷千金。

  明远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如果他要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富豪,他可以做得舒舒服服;但如果要他花掉一百万贯么……还需要多多努力。

  正想着,明远身边的中年人已经修过面,颏下原本不茂盛的胡须被修理整齐,一张脸便显得更长了。

  那中年人笑嘻嘻地向明远拱手:“小郎君,有缘再见。”

  明远也向他拱手道别,将这“洗面汤”店的账给结了,出门找到向华,慢慢回驿馆去。

  向华这质朴少年,适才在店外站了这么一会儿,观赏汴京市容市貌,人都快看傻了。

  “郎君,向华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人——”

  “原来这就是汴京,啧啧啧!”

  明远听着向华的一惊一乍,慢慢地踱回驿馆中自己的小院。

  他刚想回屋,忽然感到后领被人提了起来。

  明远:救命——

  回来的时候忘记先看看“敌情”了。

  旁边向华傻乎乎地招呼:“种郎君,您要带我们练功呀!”

  种建中不说话,直接提着明远的后领,带着他就往院中那片空地走去。

  明远眼尖,已经看到了那里摆着的两张硬弓。

  “不是花满10贯才需要练功夫的吗?”

  明远发出一声哀嚎。

  “我昨天可没花到10贯啊!”

  住驿馆他没花钱,晚上的夜宵“杂嚼”实在太便宜,他连一贯都还没花到。

  种建中却轻叱一声:“洛阳的账还没算完呢!”

  原来是累积的——明远心中一声长叹,他无法抗拒种建中的“武力值”,只得老老实实去尝试拉开那张九斗的弓。

  种建中见到明远这副老实怂样,脸上露出笑容,早晚温书带来的疲倦,在这片刻间似乎就全散了。

  第46章 百万贯

  明远抵达汴京的第三天, 按照心理预期,接到了老爹明高义的来信。

  明高义在信中说了,他有一笔“大生意”要做, 因此等不到明远抵京,先南下苏杭去了。

  这位“渣爹”在信中不无遗憾地告知明远, 原本在国子监为他预留的“学籍”,已经不幸被其他人占去。明高义希望明远能够耐心在汴京城中住一段时间, 时时温书, 等他不日从苏杭回转, 再替明远安排。

  这封信件通篇用的都是标准“楷体”, 明远一看就知道是试验方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