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第6节(1 / 2)





  租和买房对于牙人的差距过大,罗寿一时间瞪大眼睛,连表情管理都忘了。

  明远那边已经笑着在解释:“并非是改了主意要租,只是家母视物不便,我便想在买下这院落后,将各处地方先改上一改,方便家母坐卧行动。但又想着先侍奉母亲搬入一座舒适大宅中先行居住,所以才由此一问,罗经纪莫要误会。”

  简而言之,他买房之后要装修,装修期间打算再租一套房子。

  罗寿:……这样啊!

  这名牙人一颗心顿时放回肚子里,同时意识到自己没准儿还能多挣一份介绍租赁的佣金。

  果然,明远点头拍板,将这间院子拿下,又请罗寿替他物色一座与这间规模大小相当的院落,打算租上两个月。

  罗寿心中高兴,这两笔生意做成他的抽成绝对在一贯以上。但表面,罗寿始终表现得冷静而专业,唯有不停称赞明远为人“爽快”这一点,稍许泄露了他此刻的心情。

  “对了,罗经纪,您在这城里有没有相熟的泥瓦匠和木匠……最好还有铜匠。”明远笑眯眯地夸赞罗寿,“您在长安城里地面精熟,能人一定也认识不少。”

  “原来您是真的要改院子。”

  罗寿对明远肃然起敬:“明小郎君如此孝顺,教人钦佩得紧。”

  事不宜迟,罗寿便马不停蹄地赶回牙行去,为明远准备此次交易的官契,并帮助他物色合适的可供短期租住的地点。

  至于泥瓦匠和木匠,罗寿在回去之前,向明远报了几家字号,让明远自去找,说到时报罗寿的名字对方一准能打个折,价钱好说。

  明远:……我才不要打折呢。

  他只管顺着罗寿说的寻去,寻到了地方,却发现自己来到了城中原“东市”所在地。按照罗寿所说,这里匠铺林立,不少高手匠人常驻于此。

  明远在一处铜匠铺外看了一会儿,又去观望了一回出售各种瓦片与瓦当的瓦作,各色大小青砖的砖作。

  “尊敬的宿主大人,”这时系统1127不再是手炉,而是变成了明远腰间系着的一枚锦绣荷包,荷包上绣着四个明暗交织的阿拉伯数字,“1127”。

  “您这是又想到了什么可以换取‘蝴蝶值’的好主意了吗?”

  “嗯!”明远专心寻人,顾不上向1127解释。

  在瓦作门口,他刚好看见一名穿着短褐的年轻人,正专心致志地在一只木桶里奋力搅拌着某种质地仿佛浆糊的灰白色物质,应当是用来筑墙或是筑瓦的泥灰。天气并不暖和,年轻人头顶却腾腾地冒着热气。

  “这位大哥,向您打听个事儿。”

  明远凑近这个年轻人。对方立即回过头来,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盯着明远。

  “不敢当,小郎君您有什么事?”

  他话里没有半点关西口音,咬字有点特别,听着像是南方人。

  “我想请问,坊间有没有一种名为‘水泥’的材料。”

  “水泥?”

  年轻匠人陡然听说了新鲜的物事,眼里立刻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他摇头表示没听说过,明远当即比划着解释:“就是将砂子和石灰混合,加入水搅拌成灰浆,然后涂在墙面或者地面上,抹平,待晾干之后便坚硬如石。”

  这就是明远的计划,他找了个借口相询,实际只是想勾起工匠们的好奇心和兴趣。然后他就自己主动掏钱,撺掇着这些匠人们试一试。

  “水泥……砂子?”

  年轻匠人听明远说的这些名词,露出一头雾水的表情。

  可就在明远打算旁敲侧击地问问对方有没有兴趣“试验”一把的时候,这年轻人突然眼里放光,说:“小郎君,你说的‘砂子’……就是‘筛土’吧!”

  明远:……

  这世上真有人知道“水泥”的做法?

  “那我知道了,确实是如此,将筛土和石灰混在一起加水,干后自会变坚硬。不过南方多用来修造墓室,以防盗贼,平常少用,你这么一说我才想起来2……”

  还真的知道!

  明远精神一振,心想咱们老祖宗的科技发展水平本就不低,他还真不能自以为是。

  系统1127顿时悄悄替明远惋惜:“这……按照标准这不能给您兑换‘蝴蝶值’。这小哥……他是知道水泥的做法的呀。”

  明远却完全是一副欢欣鼓舞的模样,拉着那年轻匠人:“真的?你知道如何调配,知道调配比例?”

  他又不是干建筑的,就算听说过这土法水泥的制法,也不可能知道详细,只能从旁略加指点,哪里及得上一个有经验、亲手试过的工匠?

  在对方一一确认之后,明远便开出工钱,邀这工匠明天到自家宅院去上工。

  告别了年轻的泥瓦匠,明远在东市继续“考察”,最终停在了砖作作坊的门口。这间砖作连着一只小砖窑,看起来像是能烧一些特别形状的砖瓦构件,例如正脊上的鸱尾3,垂脊上的戗兽等等。

  “这位老丈,”明远见砖作作坊里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工匠,便用了个敬称。

  老工匠没马上搭理明远,而是随手拿过一枚盛水的皮囊,拔去塞子,咕嘟咕嘟灌了几口水,才一抬眼皮,粗声粗气地问明远:“小郎君有何见教?”

  “我是想要烧几种特殊形制的铺地方砖,请问做到吗?”

  明远连比带划,说了他想要的砖块大小形状和特点。

  老工匠想了一会儿,点点头,说:“今儿晚上要烧一窑,小郎君你要的这种,我先试着烧一两块,先看成不成吧。”

  这名工匠大约是个老资历的匠人,对明远这样的年轻后生有些爱答不理,连明远要给他塞一点定金也不肯要。

  但在明远离开之前,老工匠叫住明远,又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