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靠医术考科举第51节(1 / 2)





  当时的隆庆帝尚未登基,只是一位普通郡王,在诸位皇子中也不算显眼。

  那一年,隆庆帝奉先帝之命前往江南处理贪腐案。

  那些贪官,为了活命,竟派人刺杀钦差。在驿站之时,隆庆帝遭遇截杀,虽逃过一劫,却连累了同住的一位官家小姐,导致她的侍从尽数被杀。

  那小姐姓徐,本是前往锦州为外祖母过寿的。

  隆庆帝见她一弱女子孤苦无依,又是自己害得她落得如此地步,得知她也要前往锦州,索性便一路护送。

  这二人,一路朝夕相处,又是年轻气盛,不知不觉便生了情愫,却碍于身份礼教,极尽克制。

  然而临近江南之时,又一波刺杀从天而降。这一次,隆庆帝没那么好的运气了,他的侍卫为了保护他,尽数牺牲,他与徐小姐摔落山崖,多亏挂在一棵老树上,这才幸免于难。

  在崖底的日子,二人皆以为命数已绝,终于互呈心意,对着日月拜了天地,在那山洞之中做了夫妻。

  许是隆庆帝乃真龙天子,有上苍保佑,他的一个侍卫死里逃生,最终带着人马找了过来。隆庆帝急着料理江南官场,便命人将徐小姐先送去锦州外祖家,待结束了要务再接她回京。

  可万万没想到,那些贪官狗急跳墙,竟查到徐小姐与隆庆帝的关系,趁夜一把火烧了徐氏满门。

  可怜那徐小姐就这么香消玉殒,要知道,她与隆庆帝分别之时,肚中已有了他的骨肉。

  隆庆帝得知消息,当场吐血,待缓过气来,甚至顾不得掩饰锋芒,以雷霆之势肃清江南官场,震惊朝堂内外。

  先帝也是在那时候才发现,自己这个不声不响的第五子,手段竟如此狠辣。

  隆庆帝后来能够在储位之争中胜过诸位兄弟,与处理这一事的雷厉行为脱不了关系,可他虽当了皇帝,心爱的女子与那未出生的孩子,却再也回不来了。

  之后许多年,隆庆帝虽有三宫六院,却都不曾再有过孩子,他心中甚至觉得,这便是对他护不住徐氏母子的报应。

  眨眼便是十年。

  隆庆帝都快认命了,也许他这一辈子,就是无子的命吧,可就在他今年生辰之日,锦州知府献上的贺礼中,竟有一块格外眼熟的玉玦,这分明是他当日送给徐氏的定情信物!

  那一刻,隆庆帝全身的血液都沸腾了。他立即叫来了最为信任的勇毅侯,请他务必查清玉玦的来历。

  勇毅侯远在京城,去路漫漫,生怕耽误了时机,便立即飞鸽传书给了正在锦州的安荣昌,命他先行查探。

  这一查不知道,原来当年徐氏并没有死,还侥幸生下一子!

  作者有话说:

  捉虫

  第五十二章 、小皇子

  徐氏虽侥幸在火场中逃过一劫, 却还是烧坏了面容。

  徐氏聪慧,深知自己即便进了后宫,以如今的容貌怕也无法与隆庆帝再续前缘, 再加上她又自责自己害了外祖一家,无颜独享荣华富贵,更不敢以未嫁之身带着儿子回娘家,索性便带着儿子, 在江南小镇隐姓埋名地生活下来。

  她一个损了面容的妇人, 也没有人会将她与当今高高在上的隆庆帝联系起来, 更不会想到那成日里满街乱窜的小儿,便是当今圣上唯一的儿子。

  徐氏当初离开的时候,身上只带了几件首饰与隆庆帝送的玉玦。

  那玉玦乃隆庆帝母妃所赠, 同体透亮, 一眼便可知道并非凡品。

  这些年,徐氏日子再苦,也不曾动过这块玉玦的念头。可没想到小儿顽皮, 与邻家小伙伴玩耍之时,竟将这玉玦拿出来炫耀, 被路过的郑有财看了个正着。

  这郑有财是何许人也?

  他是当地的富户,贩卖私盐起家,后来赚了钱, 便将自己年方十五的女儿送给了锦州知府做妾, 摇身一变, 成了锦州知府的老丈人, 昔日那见不得光的身份, 也就顺势洗白成了正经盐商。

  郑有财知道, 自己的女婿正为皇帝的寿辰烦恼。为了讨好自己的知府女婿, 他便四处留意着,想寻了可心的宝贝送给女婿。

  这一寻,便寻到了徐氏头上。

  郑有财一见那玉玦,便知是万里挑一的好东西,当即便找上门去,想要买下。可徐氏哪里会将她与隆庆帝的定情信物卖给他人?

  徐氏自然是一口拒绝。

  可这郑有财,向来便是不的目的不罢休的性子,既然买卖不成,那就强抢!

  总之,郑有财最终还是从徐氏手中弄来了这玉玦,献给了自己的知府女婿。那锦州知府又将这玉玦当做寿礼献给了隆庆帝,阴差阳错之下,竟叫这玉玦物归原主,也让隆庆帝知道,原来自己还有一子活在世上!

  当真是老天庇佑!

  从勇毅侯的密信中得知此事,隆庆帝喜不自禁,当即写下密令,要他派人将徐氏母子护送入京。

  当夜,多年不曾失仪的隆庆帝竟高兴得喝多了。

  要不说呢,喝酒误事啊!

  当夜,顺郡王次子如往常一样来给隆庆帝检查当日的功课,有几分醉意的隆庆帝见这侄儿,不由想起自己未见面的亲子,便随口叮嘱,要他日后与堂兄好生相处。

  这话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顺郡王次子尚且年幼,不懂隆庆帝话中深意,可跟在他身边伺候的奶娘却是个人精,回去以后越想越不对,若是其他王爷家的堂兄,圣上何必如此郑重地叮嘱呢?

  除非,陛下口中的堂兄,另有其人。

  这自古以来,皇帝在外留下一些风流债,戏文里也是常演的。当今圣上有流落在外的血脉,也不算什么奇事。

  可若这真皇子回了京,她伺候的小主子不就得被打回原形了吗?

  这些日子,顺郡王的次子俨然已经被当做太子看待,这奶娘的身份也水涨船高,谁不得给她几分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