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多子多福(清穿)第253节(2 / 2)


  若是就这么走出去,瞧着还有几分飒爽英姿的感觉。

  张樱笑了笑:“你们怎么全都把头发剪短了?”

  喃喃无奈:“女儿在美洲这边不是负责训练军队、带兵打仗吗?长头发太碍事儿了,训练的时候头发丝总是遮挡视线,而且总是影响女儿的训练,所以女儿在与巴克什商量之后,便将头发直接剪了。”

  张樱看向默默与闹闹。

  默默理所当然道:“长头发梳理起来太浪费时间了,女儿每天那么忙,不愿意将自己睡觉的时间用在梳妆打扮上,在发现姐姐将头发剪掉之后,自然也剪了。”

  说完看向喃喃,失笑,“只是姐姐的发型太丑,所以我没剪那么多。”

  喃喃忍不住冲着她翻了个白眼。

  而闹闹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掉头发,影响实验结果。”

  张樱顿时哭笑不得。

  -

  等在中心城彻底安顿下来后,张樱就开始带着小玖四处闲逛了。

  小玖一直生活在大清,虽然也和在大清定居的洋人接触过,却到底没有亲眼见过他们的生活环境,更不曾见到他们原本的住处,更不曾亲身经历他们的日常文化。

  如今能与这么多国家的人接触,这些人除了自己国家的语言还会说汉语,更让小玖欢喜与好奇了。

  张樱进入四爷府之前虽然也出海到处走过,可到底没有见过如中心城一般看起来混乱而和谐的城市,心里也相当好奇。

  于是母子二人便天天出门逛街,与人闲谈,买了一堆自己没见过的东西。

  默默知道他们想要出门逛街的时候,还想派几个人跟着他们。

  但被张樱直接拒绝了。

  张樱与小玖刚到美洲,当地根本没人认识他们,也没什么危险,两人轻装上阵在街上闲逛完全没问题,反倒是跟着几个保护的侍卫容易出事儿。

  默默拗不过张樱,只能按照她的意思来。

  等将中心城逛得差不多了,张樱又与小玖一起去了学堂。

  因为默默提前打了招呼,所以张樱与小玖很容易便进去了,并得以进入教室旁听。

  学堂里的老师教得还好,虽然在张樱看来过于浅薄了一些——

  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三百千与四书五经等科目。

  你不能说那些老师教得不好,但他们很像是照本宣科,偶尔才会讲几个相关的典故,让人听着就想要打瞌睡。

  但事实上,无论是启蒙用的《声律启蒙》还是三百千,其实里面都藏着非常多的典故,如果老师的知识储备足够丰富的话,甚至可以通过那些典故引申出更多的知识点与故事,甚至是相关人物的更多事迹。

  可学堂的老师没有。

  反倒是那些教授科学知识的老师,更懂得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张樱就发现,好多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没什么兴趣,学习也不过是为了之后的考试,以及考试背后的出人头地,他们反倒对刚起步的科学知识更加喜欢,好些个孩子甚至在课堂上都说起了自己以后的梦想就是研究科学。

  相较于学堂里面近半的女学生,这一点反倒更让张樱惊讶。

  张樱自己是很喜欢华夏文化的。

  等从学堂出来后,张樱与小玖的神色都有些不对。

  默默询问之后得知,小玖只是为了学堂的女学生和出现的一两个女老师而惊叹,于是便没再追问。

  默默并不觉得自己做得不对——

  一则她自己就是女性,深知女性地位不平等的苦,自然不会再剥夺女性受教育与工作的权利;二来美洲的人口还是太少了,在人口达到八百多万后便进入了一个瓶颈时期,人口增长几乎无法再依靠当地原住民与欧洲移民。

  北美洲的原住民大部分都已经进入了城市生活,并已经慢慢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即便仍有一些原住民陆陆续续地进驻城市,数量增长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欧洲移民则更难,因为比起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他们还是更愿意与说着相同语言的同胞一起生活,也即是聚集在其他港口,虽然也有人往默默的城市定居,但与原住民相同,人数还是太少了些。

  默默只能想办法鼓励生育。

  她不但效仿雍正,推行了摊丁入亩的政策,还将产假等福利写进了法律。

  这些政策刚推行下去,短短三四年就带来了几十万的人口增长,直接超过了外来定居人口的数量。

  就是这些孩子还太小,等到长大还要很长时间。

  所以劳动人口数量仍旧相当紧缺。

  而为了填补劳动人口的紧缺,解放女性劳动力也就成了必然的一件事。

  因为小玖只是觉得新奇,并未抵触或劝说默默禁止女孩儿接受教育,所以默默并未在这个问题上纠缠。

  倒是张樱发现的问题,让默默陷入了沉思:“我记得小时候教导我们的老师,都是学识相当出众且擅长教书育人的能人,他们擅长引经据典。对书本知识不感兴趣的姐姐也能安静上课,就是因为老师们讲的故事。”

  雍正为自己孩子挑选的老师可都是大清顶尖水平,自然与学堂的老师并不一样。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大清的教育环境就注定了,真正有学识有本事的人基本全都选择了进入官场,而有着各种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也很难将生活过得穷困潦倒,不得不跑到海外谋生。

  是以,会选择到美洲生活的读书人多半是在科举上多次失败,郁郁不得志的人。

  这样的人中自然存在有真才实学者,但大部分……

  默默皱了皱眉:“难道要回大清挖人?”